學習園地
偷菜開心還是寂寞
3歲女童迷戀上網偷菜、白領樂當偷菜達人、偷菜未果老人欲告鐘表廠……隨著“開心農場”游戲風靡互聯(lián)網,“偷菜”瞬間竄紅網絡,樂于“半夜做賊”的網民正以不分年齡、不分階層的態(tài)勢攀升。“偷菜”上癮會影響健康嗎?“偷菜”上癮是一種病嗎?
對此,記者專門采訪了西安曲江醫(yī)院、陜西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院長師建國主任醫(yī)師。
現象:上網偷菜
老人、孩子、白領一個都不少
家住咸陽的孫女士今年53歲,雖然偷菜“工齡”只有四個月,卻已經是高手中的高手?!艾F在,我專門準備了一個小本子,記錄誰誰誰的菜幾點幾分熟,提前在對方的菜地里蹲守,第一時間偷取?!?BR> 家住榆林市區(qū)的張女士玩偷菜游戲已經一年多了,如今除了自己每天忙著收菜、種菜、施肥外,9個月大的兒子也必須每天在菜地里指指點點兩下,這才“開心”。
“偷菜當然有趣了:有專屬個人的一塊地,自己打理,播種、澆水、施肥、收獲,享受這個過程,這個在現實中是不可能有的。還有,偷菜的過程滿足了人本質上不勞而獲的心態(tài)!”在高新區(qū)工作的王女士直言不諱地說道。如今,“你偷了嗎?”“你買別墅了嗎?”已經成為白領們的見面語,交流偷菜、護菜的經驗,更是辦公室里的熱點話題。
據某社區(qū)網站宣稱,其注冊用戶數量已經突破4000萬,并以每天20余萬的新增速度增長。還有統(tǒng)計顯示,目前中國SNS玩家有8000萬左右。
幫忙未果
兒女頻頻因偷菜受責備
“昨天沒幫我媽偷上菜,又被她罵了個狗血淋頭……”據家住西安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楊女士介紹,自己的母親迷戀上偷菜后,坐在電腦前的時間明顯比以前長好多,且經常半夜想開電腦偷菜。令她擔心的是,媽媽現在總是睡眠質量不好,常感到累,腰部酸痛,甚至有時候去買菜或者看到樹上的果實,就有偷取的念頭?!拔覌層袝r候蹲守的菜沒偷上,心情極差,能懊悔一天!”
在一家雜志社工作的高先生也有同樣的煩惱,因為自己的父親玩上偷菜游戲后不僅天天晚上定鬧鐘起床,擾亂了家人正常的生活習慣,且給他下了一個死任務:“白天的時候,我的菜熟了你負責收,再用你的號給我種點草加分!”如今,老人看起來好像精神頭是足了,但這種“游戲狀態(tài)”,卻不免讓子女們擔心。
分析:符合這些條件可確診為網癮
成癮是與人類文明共存的一種現象,現已發(fā)展成為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全球性災難。世界精神病學界已普遍認為成癮性疾病是一種腦病。師建國認為,網絡癮是指個體因為上網行為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癡迷狀態(tài)。如果上網“偷菜”這一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就完全可能是一種病。其臨床診斷標準為:
●自己訴說具有難以控制的強烈上網欲望,雖然努力自控,但欲罷不能;
●專注于思考或想象上網行為或有關情景;
●上網沒給個人帶來利益,或對自己的社會、職業(yè)、家庭產生不利影響,仍然上網;
●減少或停止上網后出現戒斷癥狀;
●每周上網至少5天以上,每次至少4小時以上。
如與其中3條相符,就可以確診為網絡癮。
網絡很精彩,但也很無奈。師建國說,雖然網絡不等于病毒,有時還有舒緩心情和壓力的作用,但它本質上反映的是人們把上網作為逃避現實生活問題和消極情緒的工具,是一種向虛擬要現實、補現實的心理狀態(tài)。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把握好度是關鍵,切不可以游戲狀態(tài)安排生活作息表。
消除“癮患” 情感投入是良方
“我偷的不是菜,是寂寞?!薄巴挡耍o了我寂寞時的快樂”……深埋于偷菜游戲的網友們如是表白。專家認為,“偷菜成癮”除了會帶來身體上的疾患,如視力下降、睡眠不足、腰部酸痛等外,還會造成個人越來越孤僻、性格成長虛擬、價值導向偏激、社會交往能力退縮等惡性循環(huán)。
師建國認為,人們把大部分時間訴諸于網絡,多與生活孤獨寂寞、社會交往少、缺乏有效溝通有關,而上網恰恰能滿足其人際交往的需要、成就和控制的需要、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需要等。
專家提醒:加強情感投入是避免網癮的有效良方。作為子女,應該多抽時間陪陪生活閑暇的父母;作為長者,多參加社會交往提升認同感;作為家長,多與孩子交流形成有益溝通;作為年輕人,多參加社會活動,不斷收獲歸屬感和成就感。只有情感方面發(fā)育豐滿了,才能把虛擬游戲的這股旋風,變成生活中一道有益的“風景”。
對此,記者專門采訪了西安曲江醫(yī)院、陜西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院長師建國主任醫(yī)師。
現象:上網偷菜
老人、孩子、白領一個都不少
家住咸陽的孫女士今年53歲,雖然偷菜“工齡”只有四個月,卻已經是高手中的高手?!艾F在,我專門準備了一個小本子,記錄誰誰誰的菜幾點幾分熟,提前在對方的菜地里蹲守,第一時間偷取?!?BR> 家住榆林市區(qū)的張女士玩偷菜游戲已經一年多了,如今除了自己每天忙著收菜、種菜、施肥外,9個月大的兒子也必須每天在菜地里指指點點兩下,這才“開心”。
“偷菜當然有趣了:有專屬個人的一塊地,自己打理,播種、澆水、施肥、收獲,享受這個過程,這個在現實中是不可能有的。還有,偷菜的過程滿足了人本質上不勞而獲的心態(tài)!”在高新區(qū)工作的王女士直言不諱地說道。如今,“你偷了嗎?”“你買別墅了嗎?”已經成為白領們的見面語,交流偷菜、護菜的經驗,更是辦公室里的熱點話題。
據某社區(qū)網站宣稱,其注冊用戶數量已經突破4000萬,并以每天20余萬的新增速度增長。還有統(tǒng)計顯示,目前中國SNS玩家有8000萬左右。
幫忙未果
兒女頻頻因偷菜受責備
“昨天沒幫我媽偷上菜,又被她罵了個狗血淋頭……”據家住西安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楊女士介紹,自己的母親迷戀上偷菜后,坐在電腦前的時間明顯比以前長好多,且經常半夜想開電腦偷菜。令她擔心的是,媽媽現在總是睡眠質量不好,常感到累,腰部酸痛,甚至有時候去買菜或者看到樹上的果實,就有偷取的念頭?!拔覌層袝r候蹲守的菜沒偷上,心情極差,能懊悔一天!”
在一家雜志社工作的高先生也有同樣的煩惱,因為自己的父親玩上偷菜游戲后不僅天天晚上定鬧鐘起床,擾亂了家人正常的生活習慣,且給他下了一個死任務:“白天的時候,我的菜熟了你負責收,再用你的號給我種點草加分!”如今,老人看起來好像精神頭是足了,但這種“游戲狀態(tài)”,卻不免讓子女們擔心。
分析:符合這些條件可確診為網癮
成癮是與人類文明共存的一種現象,現已發(fā)展成為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全球性災難。世界精神病學界已普遍認為成癮性疾病是一種腦病。師建國認為,網絡癮是指個體因為上網行為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癡迷狀態(tài)。如果上網“偷菜”這一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就完全可能是一種病。其臨床診斷標準為:
●自己訴說具有難以控制的強烈上網欲望,雖然努力自控,但欲罷不能;
●專注于思考或想象上網行為或有關情景;
●上網沒給個人帶來利益,或對自己的社會、職業(yè)、家庭產生不利影響,仍然上網;
●減少或停止上網后出現戒斷癥狀;
●每周上網至少5天以上,每次至少4小時以上。
如與其中3條相符,就可以確診為網絡癮。
網絡很精彩,但也很無奈。師建國說,雖然網絡不等于病毒,有時還有舒緩心情和壓力的作用,但它本質上反映的是人們把上網作為逃避現實生活問題和消極情緒的工具,是一種向虛擬要現實、補現實的心理狀態(tài)。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把握好度是關鍵,切不可以游戲狀態(tài)安排生活作息表。
消除“癮患” 情感投入是良方
“我偷的不是菜,是寂寞?!薄巴挡耍o了我寂寞時的快樂”……深埋于偷菜游戲的網友們如是表白。專家認為,“偷菜成癮”除了會帶來身體上的疾患,如視力下降、睡眠不足、腰部酸痛等外,還會造成個人越來越孤僻、性格成長虛擬、價值導向偏激、社會交往能力退縮等惡性循環(huán)。
師建國認為,人們把大部分時間訴諸于網絡,多與生活孤獨寂寞、社會交往少、缺乏有效溝通有關,而上網恰恰能滿足其人際交往的需要、成就和控制的需要、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需要等。
專家提醒:加強情感投入是避免網癮的有效良方。作為子女,應該多抽時間陪陪生活閑暇的父母;作為長者,多參加社會交往提升認同感;作為家長,多與孩子交流形成有益溝通;作為年輕人,多參加社會活動,不斷收獲歸屬感和成就感。只有情感方面發(fā)育豐滿了,才能把虛擬游戲的這股旋風,變成生活中一道有益的“風景”。